在我市这片热土上,市城建集团正用汗水筑就城市的新高度。而每一座高楼的崛起,都离不开安全这个基石——安全是1,没有安全,一切归0。今天,我们将走进市城建集团的“安全卫士”——安全科,看他们如何用严谨的态度和担当的作风,为每一处工地保驾护航。
——细节里的锱铢必较
清晨8点,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沱南新城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(第二批)第十六标段工地,市城建集团安全科科长蒋红丽已带着团队开启安全生产“扫雷模式”。他们的眼睛像探照灯一样,扫过脚手架、配电箱、基坑和临边作业平台——这是他们的“战场”。
在安全科全员眼中,一颗松动的螺丝、一截裸露的电线,都是潜伏的危机。配电箱旁,一台轰鸣的木工锯被安全科锁定为“重点目标”。安全员指着裸露的电线厉声下达指令:“必须立即断电整改。防护罩和灭火器今天全部加装到位。”从螺丝松动的细微异响到电缆绝缘层的破损裂痕,他们用目光如炬的巡查,将潜藏的隐患逐一“揪”出。
高空博弈
——钢筋森林中的生命网
13层高楼,是安全科的“空中战场”。安全员们逐层攀爬展开地毯式排查,每一步攀登,都在编织生命的防护网。从底层到顶层,每处临边防护扶手需双手握持测试稳固性;每个电梯井口必须封挡硬质防护网,杜绝踏空坠落风险;每根工字钢的压板螺栓均用扳手核验旋紧力矩,锈蚀超标的立即标记更换。
蒋红丽坚决地要求全科成员:“我们城建集团的工地,绝不允许工人从临边处上下,更不准从这里上下料。不要因为我们的监管不到位,导致事故的发生。”
登上顶层平台,市城建集团塔吊的钢索在高空划出弧线,安全员穿行于密布钢筋的脚手架间,逐一核验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带锁扣是否到位,架体节点扣件是否牢靠如初。
安全密码
——铁规与热血的交响
翻开安全科的隐患整改台账,工整的表格与批注层层交叠。这本安全账本,记录着每一次隐患的伏击与歼灭。制度铁律渗透在每处细节,通过隐患项目、整改措施、限改时限、完成情况的精准记录,实现分级打击。
引江济淮入永30万吨/日水厂及管网配套工程——这座承载千万市民“喝上长江水”期盼的核心枢纽,其施工精度高,地下管网错综复杂,临边作业更将安全风险放大。
面对挑战,安全员以“显微镜”标准严控细节: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双钩交替锁止式安全带,锚固点经核验方可施工;临边护栏和镂空区域必须设置防坠网;地下埋管区,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操作。
“师傅们,千万别以为在平地上施工就可以掉以轻心。安全帽必须严格按规范佩戴,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。”每天巡查时,市城建集团安全科副科长赵丹都要逐一向工人强调安全事项,语气恳切而严肃。安全员王平则把“高空作业要正确佩戴安全帽、安全带,安全带必须高挂低用”等安全规范时刻挂在嘴边,成为工地上的安全“铁律”。
在这里,每一条安全绳的绷紧,都是对“生命工程”最郑重的承诺。
安全卫士群像
——平凡英雄的独白
“安全于我,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。我们安全科就像是企业的‘安全卫士’,每一天都在为排查隐患、预防事故而努力。”安全科副科长赵丹说。
“在我心中,安全是回家路上的那盏灯,是家人等我平安回家的温暖笑容。”安全科副科长梁腾飞说。
“安全,藏在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里,是对自己和同事无声的承诺。”安全科职工徐晨博如是说。
“小心翼翼,谨慎行事,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。”安全科安全员杨洁表示。
“安全是不断学习、不断进步的过程,只有不断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,才能更好地保护大家。”安全科职工余浩说。
这就是市城建集团的安全生产日常——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,只有对每根安全绳、每条帽带、每颗螺丝钉的执着守护。在这里,制度不是墙上的装饰,而是流淌在员工血液里的本能;隐患不是应付检查的条目,而是必须歼灭的敌人。正如安全科每位员工的信条: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工程,更是每个家庭的团圆。
每一顶安全帽,都是生命的盔甲;每一次巡检,都是团圆的诺言。
致敬市城市建设背后的安全守护者。